2024.1.編輯委員會審議通過
本刊撰稿體例參酌美國心理學會(America 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)於2020年出版之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第七版格式編訂。
壹、版面編排基本規範
一、論文的大小、字形、字體與紙質:論文正文請以Microsoft Word軟體處理。中文使用繁體標楷體12號字體,英文字體則為12pt的Times New Roman 字體。
二、每頁字數、行數及行高:正文每頁約25行,每行約30字,一頁共約 750 字。內文行高設定為 1.5 倍。
三、頁碼編定:
(一)頁碼列印於每頁下方的中央。
(二)正文開始則以1、2、3,……列印,上列各種頁碼,一律以Times New Roman字體列印。
四、每頁周圍留白大小:版面設定之邊界:上2.54公分,下 2.54公分,左3.17公分,右2.5公分,裝訂邊 0公分,頁首2.5公分,頁尾2.5公分,頁碼居中。
五、標題與次標題之編序層次位置與字體:第一層大標題位於正中央,加黑(14號字體);其他層次標題均靠左對齊,加黑(12號字體)。如下所示:
六、字數與摘要
(一)中文稿件每篇字數以一萬五千字為上限;英文稿件以一萬字為上限(包含摘要、關鍵詞、正文、圖表、註解、參考文獻、附錄等);研究回顧及書評不宜超過7000字。
(二)每篇文稿皆須檢附中英文摘要,中文摘要以500字為限,英文摘要以300字為限,中、英文關鍵詞請依筆劃(英文字母)順序各列3~5個,字體加粗,空一行置於中、英文摘要之後,字詞中間中文用「、」區隔,英文用「,」區隔。
貳、寫作格式範例
本刊採文內與文末參考文獻中引註之年代,一律使用西元紀年,惟民國以前亦得使用朝代紀元。每段第一行第一字前空二格。凡是人名、專有名詞等若為外來語,第一次出現時,請於其後加註原文於( )中,第二次以後即不須加註。
一、引註格式
(一)單一與兩位共同作者:列出所有作者的全名及出版年份,不可省略。
例:劉文華(2012)、吳宏偉與董篤篤(2013)的研究指出……
例:(劉文華,2020)、反壟斷民事訴訟制度……(吳宏偉、董篤篤,2013)。
(二)三位以上共同作者:第一次引註僅寫出第一位作者並加「等」(或等人)或「et al.」,同一段內則再省略年代。
例:林福來等人(1996)的研究指出……
例:奠定了終身學習的法制基礎(黃富順等,2023)
並積極為社區作出貢獻(Kirkwood et al., 2008)
(三)作者為機構組織:很多數據資料的引用都來自某些知名的研究機構,第一次引用時,需完整列出機構全名及其縮寫。
例:……(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[國科會],1996)
例:……(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[NSF], 1991)
文中接續下來的引用僅需標示該機構的縮寫即可,如該機構沒有縮寫,正文内的每次引用都要列出全名。
提問:以下有關法條方面的規範,再請確認作法
(四)法條、司法院大法官解釋、裁判引用:於正文及註釋中引用法條、司法院大法官解釋與法院裁判時,請完整表示。
例:憲法第27條第1項第1款、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;民法第796 條之1;司法院釋字第445號解釋;最高法院94年台上字第4929號刑事判例;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1230號民事判決;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度判字第1號判決;臺灣高等法院99年度上字第100號民事判決;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0年度訴字第500號刑事判決。
請勿使用簡稱或法條符號『§』。
(五)美國法院判決之引用
1.U.S. Supreme Court case
格式:案例名稱[結構為 first party v. second party], 編號出版該案例之單位起始頁碼, 引用頁碼 (判決年份).
例:Stewart v. Abend, 495 U.S. 207, 228 (1990).
2.U.S. Court of Appeals case
格式:案例名稱[結構為 first party v. second party], 編號出版該案例之單位起始頁碼, 引用頁碼 (做成判決的法院判決年份).
例:Vernor v. Autodesk, 621 F.3d 1102, 1104 (9th Cir. 2010).
3.文章中第二次提到該案例時,縮寫格式例示如下(引用該案例的第1105頁):
例:Vernor, 621 F.3d at 1105.
(六)美國憲法及法律
1.美國憲法
例:U.S. CONST. art. II, § 2, cl. 2.
例:U.S. CONST. amend. XXII, § 1.
2.美國法律
例:United States Code當中的單獨條文:47 U.S.C. § 230(c) (2000).
例:United States Code當中的多數條文:47 U.S.C. §§ 230-31 (2000).
二、圖或表:圖表皆須配合正文用阿拉伯數字加以標號,排序方式如圖1、表1或Figure 1、Table 1,餘則依此類推。圖之標題與表之標題皆置於左上角。
(一)正文內
1.引用其他期刊中的表或圖:圖表下之引註皆以粗體字「註:」作為引導。
例:註:引自「電動玩具與青少年偏差行為」,王淑女,1996,犯罪期刊,2,頁 105。
2.引用其他書籍中的表或圖
例:註:引自教育研究法(頁 591),王文科,1999。五南。
(二)表下方的註解:表下方通常會有註解來說明該表的相關資料,其註解按其功用可分為一般註解、特別註解及機率註解。
1.一般註解是限定、解釋或提供與表相關的資訊。一般註解英文是藉由「Note」一字引導,後加上句點;中文則以「註」字引導,後加上冒號。從期刊或書本引用時,標明出處及授權的註解亦屬一般註解。
2.特別註解與特定的某個直欄、橫列或個別的條目有關。特別註解是藉由寫於上方的小寫字母(a, b, c)來作為標明。在標題和表的主體之內,寫於上方的小寫字母依序排列編號時,必須水平地從左到右,橫跨不同欄依橫列漸次地排序編號,且第一個是從左上角開始編號。某表的特別註解與其他表不相關,是獨立的,所以每一個表的特別註解都是由寫於上方的小寫字母 a 開始編號。
例:中文:a小孩在本表是指年齡 12 至 14 歲的人。b成人在本表是指 18 到 21 歲的人。
例:英文:a Children were 12 to 14 years old. b Adults were 18 to 21 years old.
3.機率註解說明顯著性考驗的結果。只有當與表中的特定資料有關時,才使用機率註腳。
在同篇報告中,不同的表具有相同數目的星號應是代表相同的α水準,
*p< .05 ** p< .01。直接註明精確之p值時,可省略「*」,但須註明α水準。
如果在同一個表中辨別單側考驗與雙側考驗,則對雙側考驗使用星號
(*p< .05),而單側考驗則使用另一個符號如短劍符號(†p< .01)。
4.表的註解依下列順序排序:一般註解、特別註解,最後為機率註解。每一種類型的註解寫在表的下方,各使用新的一行與表的左邊切齊(不需要縮排)。第一個特別註解放在一般註解的下方,使用新的一行,開始的地方與表的左邊切齊;其後的特別註解直接寫在後面,不須另行換行。至機率註解時,則須換行,與表格的左邊切齊,其後的機率註解緊跟在後,不須換行。
(1)英文:
Note. All nonsignificant three-way interactions were omitted. M=match process;
N=nonmatch process. From “Beyond Simple Pessimism: Effects of Sadness and Anger on Social Perception,” by D. Keltner, P. C. Ellsworth, and K. Edwards, 1993,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ical, 64(5), p. 751. https://doi. 10.1037//0022-3514.64.5.740
a Children were 12 to 14 years old. b Adults were 18 to 21 years old.
*p< .05 ** p< .01
(2)中文:
註:引自心理與教育統計學(頁 326),林清山,1992。東華。
a小孩在本表是指年齡12至14歲的人。b成人在本表是指18到21歲的人。
*p< .05 ** p< .01
三、文末參考文獻
中文文獻以作者姓氏筆劃排列,外文以作者姓氏英文字母,順序呈現,按中文、外文書目順序。特殊例子請說明。
參考文獻採先凸後凹(內凹二個中文全形字或4個bytes)的格式處理。本文中所引用過的文獻,均必須在文末參考文獻中列出,使本文引用文獻與文末參考文獻一致。
參考文獻中,作者人數在20位以內時,要列出全部作者;如作者超過20 人以上,則列出前19 人和最後一人,英文文獻則中間以…表示,中文文獻則中間以……表示。
(一)書籍
1.專書
黃富順、楊國德、吳明烈、林麗惠、林雅音(2023)。推展終身教育建構學習社
會:臺灣永續發展的挑戰與對策。財團法人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。
教育部(2020)。永續發展目標(SDGs)教育手冊——臺灣指南。作者。
American Productivity & Quality Center. (2000). Successfully implemen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. Author.
2.編輯書
林振春(1996)。社區學院的課程與教學設計。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(主
編),社區學校化(頁64-104)。師大書苑。
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(主編)(1999)。教育學研究方法論文集。麗文文化。
Kendeou, P., van den Broek, P., & Lynch, J. (2007). Comprehension in preschool and early elementary children: Skill development and strategy interventions. In D. S., McNamara (Ed.).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: Theory, interventions, and technologies (pp. 27-45). Psychology Press.
Leicht, J., Heiss, A., & Byun, W. J. (Eds.). (2018). Issues and trends in education for
sustainable development.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, Scientific and Cultural
Organization. https://unesdoc.unesco.org/ark:/48223/pf0000261954
3.翻譯書
Mayer, R. E.(1997)。教育心理學(林清山,譯)。遠流。(原著出版於1987)。
(二)期刊
陳漢陽、李忠涼、王健光、陳友城(2004)。我國公共職業訓練機構現況與問題
之探討。中華技術學院學報,30,77-89。https://doi.org/10.7095/JCIT.20040 6.0077
陳昭珍、徐芝君、洪嘉馡、胡衍南(2021)。COVID-19下臺師大的遠距教學經驗與省思。當代教育研究季刊,29(1),1-23。https://doi.org/10.6151/CERQ.202103_29(1).0001
Bozkurt, A., Akgun-Ozbek, E., Onrat-Yilmazer, S., Erdogdu, E., Ucar, H., Guler, E., Sezgin, S., Karadeniz, A., Sen-Ersoy, N., Goksel-Canbek, N., Dincer, G. D., Ari, S., & Aydin, C. H. (2015). Trends in distance education research: A content analysis of journals 2009-2013.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ributed Learning, 16(1), 330-363. http://dx.doi.org/10.19173/irrodl.v16i1.1953
Lambert, S. R. (2020). Do MOOCs contribute to student equity and social inclusion? A systematic review 2014-18. Computers & Education, 145, Article 103693.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compedu.2019.103693
(三)報紙文章
曾意芳(1989,1 月8 日)。九十學年度起鄉土語言列為國小必選課。中國時
報,第一版。
李榮茂(2023,1月3日)。竹縣北埔國小北埔國小學泡茶,雙語教案獲全國優
等。國語日報。https://www.mdnkids.com/content.asp?sub=1&sn=9785
新版香港教科書稱香港不曾是「殖民地」(2022,6月15日)。BBC NEWS 中文。https://www.bbc.com/zhongwen/trad/chinese-news-61808011
Markovitz, M. C. (1993, May 30). Obesity affects economic, social status. The
Washington Post, A1, A4.
Yang, Y., & Liu, Q. (2020, September 8). US border agents turn up the heat on Chinese students. Financial Times. https://www.ft.com/content/bd8444ac-a590-476b-a894-ad109835e069
(四)博碩士學位論文
周秉瀛(2017)。商業特許經營之競爭法規制[未出版之博士論文]。中國人民大
學。
Stevenson, M. A. (1997).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interpersonal trust in
mixed-motive dyadic negotiation [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]. Ohio State
University.
(五)專門技術或研究成果報告
洪詠善(2021)。國民小學課綱轉化與實踐模式及增能方案建立研究報告
(NAER-2019-029-C-1-1-A4-01)。國家教育研究院。
https://rh.naer.edu.tw/handle/m8fpf
(六)會議或研討會論文
朱台翔(2000,10月)。台灣森林小學:理念、作為、困境與前瞻[論文發表]。學校教育實驗回顧與展望國際年會,新竹市。
Straub, C., Dieker, L., Hughes, C., & Hynes, M. (2014, February 6). Mixed-reality
computer simulation: A new paradigm for higher education [Paper presentation].
6th Annual Conference on Higher Education Pedagogy, Blacksburg, VA, United
States.
Lugrin, J. L., Oberdorfer, S., Latoschik, M. E., Wittmann, A., Seufert, C., & Grafe, S.
(2018, March 18-22). VR-assisted vs Video-assisted teacher training [Paper
presentation]. 2018 IEEE Conference on Virtual Reality and 3D User Interfaces
(VR), Reutlingen, Germany.
(七)網路文章
陳麗貞、吳鈴筑、張雅惠、李奇樺、陳孝仲、陳敏慧、陳益智、黃健琨、 楊秀
玲、 林心怡、方祥權、潘志明、鄭惠芬、陳幸芬、鄧美娥、廖崇圜、張宗
義、許育維、譚仲萍……魏國鈞(2012)。環境教育政策與管理訓練。公務
出國報告資訊網。https://report.nat.gov.tw/ReportFront/PageSystem/reportFileDownload/C10101152/001
教育部(2022)。教育部中小學課程師資教學與評量跨系統協作實施計畫。https://ws.moe.edu.tw/001/Upload/23/relfile/0/5060/135a6081-142f-4dd8-b24b-c51c6aaf86ec.pdf
吳鈴筑(2012,10月)。綠能家園——探討韓國環境教育發展與重點。環境教育
及訓練電子報,66。https://record.moenv.gov.tw/Epaper/10166/ep-2.html
West, R., & Borup, J. (2021). The power of asynchronous video. Educause Review.
https://er.educause.edu/blogs/2021/2/the-power-of-asynchronous-video
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, Chico. (2009). Rubric online instruction.
http://www.csuchico.edu/eoi/